山东001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8|回复: 0

北京共享单车又涨价了 业内人士:涨价空间有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8-2-22 13:59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9-12-6 10:13:04 | |阅读模式
    作者:红星新闻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滴滴青桔单车(以下简称:青桔单车)近期针对北京等部分地区调整了计费规则,起步价由1元调整为1.5元,包含时长30分钟,超出30分后每30分钟收取1.5元。

    12月3日,红星新闻记者查询青桔单车在成都地区的计费规则,了解到如今青桔单车在成都的计价规则是15分钟1元。红星新闻记者发现,今年年内,摩拜、哈啰纷纷宣布调价,按照成都三家单车现行计价规则,最高的单车租赁价为4元每小时。对此,共享单车的从业者表示超过70%的单车用户时长都在15分钟内,而相关专家也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共享单车的费用过高会导致用户的流失,因此单车的涨价空间有限。

    滴滴青桔单车部分城市涨价 成都每15分钟1元

    12月2日,据北京晚报报道,青桔单车近期调整了计费规则,起步价由此前的1元调整为1.5元,包含时长30分钟,超出30分后每30分钟收取1.5元,鼓励用户购买骑行卡。12月3日,红星新闻记者在成都街头走访发现,成都的青桔单车起步价并未上涨。记者了解到,成都的青桔单车现行计价规则为起步价1元,包含15分钟时长,此后收费按每15分钟1元计算。另外还有调度管理费等费用。按照现行规则,如以骑行1小时计算,青桔的骑行花费为4元每小时。

    北京共享单车又涨价了 业内人士:涨价空间有限-1.jpg

    滴滴成都区域计价标准

    红星新闻记者拨打青桔客服电话,客服表示此次涨价只针对部分地区,暂未包含成都地区。随后红星新闻记者又联系上滴滴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为了保障可持续运营及产品服务体验,经慎重考虑,滴滴单车决定在全国部分运营城市调整计费规则,并已于11月19日-11月26日期间,在滴滴APP端及青桔单车小程序上进行公示(具体城市计费规则以滴滴出行APP及青桔单车小程序当地城市页面公示信息为准)。”

    红星新闻记者发现,虽然成都青桔单车起步价并未涨价,但根据现行计价规则测算,成都骑行1小时的价格甚至高于在北京骑行1小时的价格。对此滴滴相关负责人解释称,“从平台用户骑车时长分布数据看来,绝大部分用户骑行时间是在30分钟之内的,超过70%的用户骑行时长在15分钟之内,以成都目前的计费方式,大部分用户的花费基本没有变化。”

    青桔在成都还会涨价吗?该负责人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成都没有涨价计划,经常骑行的用户可以购买我们推出的月卡、季卡及优惠套餐,减少出行成本。”

    年内共享单车纷纷涨价 三大单车发展方向各不相同

    共享单车在经历了早期疯狂的补贴大战、跑马圈地后,今年共享单车市场已基本被青桔单车、哈啰单车、摩拜单车三家占领。而今年,三大共享单车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涨价。今年4月,哈啰单车率先在北京地区实施新的计费规则,以1元每15分钟进行计价,该规则也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而据媒体报道,今年10月摩拜单车也开始在北京调整计价方式,骑行30分钟以内收费1.5元,骑行超出30分钟,每30分钟收费1.5元。

    红星新闻记者也分别体验了成都地区的哈啰单车和摩拜单车,如今哈啰单车的计价规则是15分钟1元,而目前摩拜则是起步价1.5元,包含30分钟时长,此后每30分钟收取1元时长费。以此计算,每小时哈啰的单车费为4元,摩拜为2.5元。而两大单车在成都区域是否还有涨价计划呢?摩拜相关负责人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暂未接到调价通知。而红星新闻记者多次拨打哈啰单车相关负责人电话,截止发稿前对方暂未接听。

    北京共享单车又涨价了 业内人士:涨价空间有限-2.jpg

    哈啰单车与摩拜单车计价标准截图


    共享单车资深行业人士向红星新闻记者分析,三家单车背后都有强大的头部企业支持,虽然如今都选择了涨价,但其实每家单车的营销策略都不相同,所以很难判断共享单车下一步的“战场”会在哪个方向。以摩拜来看,被美团收购后,美团对摩拜的投入是有增无减的。11月21日美团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后,王兴就在电话会表示,美团将继续增加在共享单车业务上的投入,增加营销,包括品牌推广方面的投入。他更表示,共享单车是明年投资的核心领域,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单车的供应链能力。

    而背靠支付宝的哈啰单车则在两个赛道上押注和拓展。除了共享单车业务,据浙江日报报道,今年6月,哈啰出行宣布联合宁德时代、蚂蚁金服,首期出资10亿,一起建立电动车换电站,为两轮电动车提供“换电服务”,入局共享电池行业。

    据新京报报道,滴滴6月发布关于两轮车组织架构调整的内部邮件,邮件称,滴滴出行单车事业部(内部代号“海棠湾”)、电单车事业部(内部代号“黑马”)正式整合升级为两轮车事业部(内部代号为“海马”)。并表示“未来将在效率、硬件、用户价值等多个维度持续突破。”

    业内人士:费用过高会导致用户流失 单车涨价空间有限

    共享单车告别了“免费骑”、“1元1小时”的价格战,如今纷纷表示将在精细化运营上发力,甚至选择涨价。无独有偶,同样属于共享经济的代表产物,共享充电宝今年也经历了一场大规模集体涨价,共享经济用补贴抢流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共享经济分析师陈礼腾向红星新闻记者分析称,“共享经济在发展初期,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大部分共享经济平台技术门槛较低,难以形成竞争壁垒,导致前期大量平台涌现、中后期逐步淘汰造,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破坏行业格局。共享经济的发展,更多依靠不断挖掘资源价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共享经济正由粗放式发展走向精细化运营,平台的竞争重点已不再是补贴拉新,而是通过技术进行驱动提高运营效率,降本增效。”

    而对于共享单车集体选择在今年涨价,陈礼腾也分析称,共享单车发展至今,从野蛮生长到如今逐渐规范化。“共享单车通过资本的助推加快了对市场的探索,但同时也导致了其商业模式的不成熟,尽管共享单车平台不断尝试新的盈利方式,但依旧未解决单车规模盈利的难题,通过涨价来提高收益成为成为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但陈礼腾也表示,作为出行末端的使用工具,共享单车的费用过高会导致用户的流失,因此单车的涨价空间有限。

    红星新闻记者 陈成 袁野

    编辑 郭宇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山东001在线 ( ICP11027147 )

    GMT+8, 2024-6-26 11:53 , Processed in 0.05776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