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001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17|回复: 0

骑行回归,北京自行车出行比例十年几乎翻番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10-24 01: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新京报
十年间,北京自行车出行比例由2012年的8.8%上升到2021年底的16.9%,几乎翻了一番;去年二环辅路完成了慢行系统优化改造,非机动车道宽达3米以上,通行效率提升25%……

近年来,北京通过对慢行交通系统进行治理,改善了城市的骑行环境。2021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84.1%的市民认为慢行交通系统整治效果较好。

今年,北京将继续推进慢行系统的改造升级,推动自行车专用路东拓工程、南展工程建设,优化东三环、北四环辅路慢行走廊。“十四五”期间,北京五环以内路面宽度为12米及以上的道路将全部施划自行车道,还将打造396.8公里的滨水慢行系统。

骑行回归,北京自行车出行比例十年几乎翻番-1.jpg


10月20日早高峰时段,市民在北京自行车专用路上骑行。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慢行系统改造让骑行更顺畅

从去年开始,广渠路上不少路口都增加了一个自行车图案的左转信号灯。骑行者只需等候一次绿灯就能完成左转,在此之前,骑行者需下车在人行横道推行,等待两次信号灯才能完全通过路口。

在朝阳CBD,经过系统治理,路侧停车位几乎被全部取消,违停抓拍探头也实时盯控着每一条大街小巷,鲜有车辆随意停在非机动车道内,自行车在CBD区域内通行顺畅。

这些改变源于北京持续推动的慢行系统改造升级。

2019年底,北京市提出“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交通发展理念,从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等方面全方位体现“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一些细节上的改变更让市民骑行、步行时踏实放心。

2021年全面完成的二环辅路慢行系统优化改造工程就是一项“明星工程”。改造后,非机动车道宽均达3米以上;在机非隔离的白色实线上,每隔几米就安装有一个反光道钉,警示行车安全;一些机非混行路段还设置了“自行车优先”标识,明确了骑行者的路权。相比改造前,二环路的通行效率提升25%,早晚高峰骑行流量和通行速度分别提升8%和5%。除了通勤功能外,沿着二环路骑行一圈也成为不少人周末运动、休闲的新选择。

不只二环路,东单南北大街延长线、平安大街等道路的慢行系统品质提升工程也陆续完成,实现慢行优先、骑行顺畅、步行有道。不少原先机非混行的路段被单独划分出一条自行车道,或是将自行车道拓宽并清理路侧的机动车停车位。

这些道路慢行系统的改造成功,也让后续的工程有了参考样本。

根据北京市规划,“十四五”期间,北京五环以内路面宽度为12米及以上的道路将全部施划自行车道,机非混行道路(支路以上)全部增设自行车优先标识。在中心城区、通州区和亦庄新城,全部轨道站都将对慢行接驳环境进行优化。以往市民反映较多的立交桥区慢行系统路权问题将得到改善。三环、四环将进行慢行系统改造,并结合实际需求,完成穿越四环路以及四环与五环路之间慢行断点的专项治理。

超八成市民认可北京慢行系统整治效果

“原先每周赶上机动车限号那天,我基本上都是坐地铁去单位,从去年开始我改成骑自行车了,天气好的时候,不限号我也会骑车,从双井到东单也就半个小时。”北京市民李响说,原先他不愿意骑行主要是因为路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违停车辆突然开门、电动车逆行、机动车右转时不礼让行人和骑行者,都曾让他对骑车上班望而却步。

李响的感受也是不少人的想法。对于通勤者而言,选择何种交通工具,除了经济和时间上的考量外,是否安全、舒适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2021年,交通部门组织对北京全市5606公里自行车道、5552公里步道设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当年北京全市467个主要道路断面中有51个断面超过3000辆次/小时,即当道路宽度为2.5米时,断面的负荷度达54%,形成了连续稳定骑行的状态。西城区高达2550辆次/小时,越来越多的市民采用非机动车方式出行。市民出行满意度调查显示,84.1%的市民认为慢行系统整治效果较好,整治效果获得市民认可。

北京市交通委曾表示,他们目标就是要为市民建设一个不需要依赖小客车也能够便捷出行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位于昌平、海淀交界的自行车专用路就是其中的一环。

2019年5月,北京建成全国第一条自行车通勤专用路,连接回龙观住宅区与上地软件园,全长6.5公里,其中全封闭路段5.46公里。自行车专用路开通后,给了当地居民一种不用挤地铁也不用自驾堵在路上的通勤新选择。

上班族刘先生已经习惯了从自行车专用路骑车到海淀上班,“安全”是他对这条路最明显的感受。“我以前也是骑行上下班,但需要来回绕行,时间在45分钟左右。从自行车专用路骑行,不到30分钟就能到单位,不仅快了,还没有汽车与电动自行车的干扰,通行安全更有保障。”

据统计,自行车专用路全年骑行量已突破185万辆次,培养了一批通勤“铁粉”。未来,这条专用路还将东拓、南展,继续延伸。

事实上,北京城市出行结构也正朝着“不依赖小客车也能便捷出行”的方向改变着,在此过程中,自行车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1年,北京中心城区的绿色出行比例已经从2012年的69.7%提升到74%,其中,中心城区慢行交通出行比例达47.8%,创近10年来新高。北京共享单车年骑行量达9.5亿次,日均骑行量超过240万人次。自行车出行比例,由2012年的8.8%上升到2021年底的16.9%,近十年间,北京自行车出行比例几乎翻了一番。

骑行回归,北京自行车出行比例十年几乎翻番-2.jpg


目前,平安大街已经完成慢行系统改造施工,非机动车道拓宽。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公园里、河道旁也能骑车了

今年5月,北京姑娘小苏买了自己的第一辆折叠自行车,原本坐地铁上下班的她转而选择骑行,周末更是经常约上三五好友骑车打卡北京的大街小巷。

除了常规道路外,小苏更喜欢探寻一些新鲜的骑行线路,比如河道边和公园里的绿道。她发现,原先只能步行的巡河路和一些街边小公园里也修建了连贯的自行车道。

这背后是北京市在推进的“三网融合”工程,即巡河路、园林绿道与城市道路的有机衔接,通过节点工程改造、标志指引优化等方式在有条件滨水河道和绿道引入慢行系统。在满足休闲健身需求的同时,兼顾通勤需求。

“三网融合”带来的改变正在显现。位于CBD区域的通惠河沿线,一条“CBD绿色空间环”将五六公里区域内的河岸边绿道和城市道路连通,通勤族沿着通惠河北侧绿道,就能骑行至周边的商务区。石景山保险产业区、经开区的凉水河绿道也是北京慢行系统改造的典型成果,通过打造慢行系统示范区,吸引了不少市民骑车、步行。

一些由小公园连缀而成的骑行绿道同样能带来惊喜。打开高德地图,输入“朝阳绿道”,手机上便会出现一条从温榆河公园到朝阳站的骑行通道,并用蓝色线条标记,这正是日前上线的朝阳北部绿道的9.5公里示范段。这条绿道从温榆河公园一路向南,经奥森、过望京,南至朝阳公园、红领巾公园,东至朝阳站,一路林荫相伴,之后还将继续延伸,更多的小公园也将通过开放设计、拆除围栏等方式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

未来,在北京能骑车的地方将越来越多。“十四五”时期,北京将打造滨水慢行系统396.8公里;完成绿道系统350公里,建设连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至十三陵水库42公里绿道以及永定河、潮白河等绿道,重点推动通惠河沿线自行车专用路,清河、凉水河沿线建设步道和自行车道系统工作。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15677434450332928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山东001在线 ( ICP11027147 )

GMT+8, 2024-11-27 02:09 , Processed in 0.10919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