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糖尿病基础知识问答
1.
什么是糖尿病?
答: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代谢紊乱综合征。它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减弱或两者同时存在引起的。长期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冠心病、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脑梗塞、偏瘫、白内障、眼底出血甚至失明、尿毒症、四肢溃烂甚至截肢、伤口不愈合甚至死亡。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而死亡。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一种疾病。但是,糖尿病经过合理干预、科学治疗则可以避免出现并发症,从而达到不影响健康不影响寿命不影响生活质量的“临床治愈”。通俗的讲,糖尿病就是这样一种危害巨大但是经过合理干预完全可以控制的、科学与不科学的干预方式所造成的最终结果相差甚远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2.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答: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喝的多,尿的多,吃的多,并且体重减轻。此外有部分患者因为就诊时已经出现并发症而出现并发症的症状,如:疲乏无力,视物模糊,皮肤瘙痒、麻木、针刺样疼痛,出虚汗,便秘或顽固性腹泻等。
3.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症状?
答:糖尿病人口渴是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缺乏致使血糖升高,高血糖刺激大脑中枢,形成口渴感,所以病人就喝水多。喝水多了自然尿的就多。同时高血糖也有利尿的作用,由于以上两个原因所以患者就喝的多尿的多。由于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缺乏,血糖不能完全转化成热量,病人体内热量不足,于是,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等物质就被消耗,所以病人就消瘦。由于体内热量不足,机体就会反射给大脑一个饥饿的信号,患者就会感到饥饿,于是饭量就增加。就形成了“三多一少”症状。
4.为什么大多数患者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答: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症状的轻重程度与血糖的高低、糖尿病发病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血糖在超过12mmol/l时患者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口渴、喝水多、尿的多等症状。而多食、消瘦等症状只有在长时间患病的时候才会出现。在糖尿病的早期,由于血糖还没有升高到12mmol/l,口渴、喝水多等症状不会出现,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体重减轻等症状,患病时间很长的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血糖降下来后以上症状也很少会再出现。由以上就可以看出,只有那些发病时血糖就已经很高的患者和治疗不得当的患者才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发病时血糖轻度升高和坚持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一般都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有些患者在查体时查到血糖轻度增高,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就认为自己不是糖尿病而不去医院就诊,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在糖尿病初期,血糖轻度升高时是不会有很明显的症状的,此时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时机,如果不及时治疗,过一段时间,“三多一少”症状很明显的时候就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血糖已经很高了,而且并发症已经在悄悄萌芽了。
5. 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答: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就是不能被及时发现。大多数的病人,在早期血糖轻度升高的时候,因为没有任何症状或糖尿病常识了解不足而未引起足够重视,未能到医院就诊,等症状很明显时,多数得病已经2-3年,血糖已经很高而且并发症已经出现了。糖尿病的另一个主要危害是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手足麻疼、皮肤刺痒、大便发干、创口不易愈合、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反复感染、肺结核、阳痿、高血压、高脂血症、白内障、眼底出血、冠心病、糖尿病肾病、脑梗塞、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很多患者不知道这些病变都是糖尿病引起的,他们在治疗这些病的时候忽视了糖尿病的治疗,不仅得不到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错过了治疗时机。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1997年全世界有1.3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糖尿病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疾病。其发病率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仅次于癌症和心脑血管病。
6.目前世界糖尿病发病情况如何?
答: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增加速度更快。糖尿病的发病呈现出以下几大规律:(1)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2)我国东部发病率高于西部(3)生活富裕的人群高于生活贫穷的人群(4)脑力劳动为主的人群高于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5)生活压力精神压力大的人群高于压力小的人群(6)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国家(7)高糖高脂肪高盐饮食的人群高于低糖低盐低脂肪的人群。(8)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高于环境污染小的地区。
7.目前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情况如何?
答:目前各国报道的糖尿病发病率差异较大,欧洲白人为3%-10%,美国白人为6.1%,黑人为9.9%,墨西哥人为12.6%,美国印第安人和某些太平洋岛国最高,为50%,中国目前为4.5%.但旅居国外的华人发病率则高达8%-15%不等,可能与海外华人经济比较好,生活水平高有关.
8. 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
答:糖尿病是多基因、多因素性疾病。目前,糖尿病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多数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遗传因素、环境污染、病毒感染、肥胖、过量饮酒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其中饮食结构不合理在发病因素中占很重要地位。
9.为何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
答:糖尿病的发病与环境污染,肥胖,过量饮酒尤其是与饮食结构不合理关系密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环境污染也在日益加重。在农村,现代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由过去的高体力劳动逐渐向轻体力劳动或纯脑力劳动转化,但人们的饮食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转化为科学饮食,而是饮食中的油、盐、糖、脂肪、热量变的比以前更高,导致了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在城市,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汽车等代步工具的发展,人们的活动量越来越小,人越来越肥胖,导致了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在世界上不属于最高的,但是增长速度却是最快的几个国家之一。
10. 糖尿病是遗传病吗?
答:糖尿病不是遗传病。父母的糖尿病不会遗传给孩子。糖尿病遗传的只是易感性。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有糖尿病,那么他的子女就比其他没有糖尿病的人的子女容易得糖尿病,但不是一定会得糖尿病,会不会发病还要看其他因素。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如果能避免了其他致病因素的影响,则不一定会患糖尿病;而没有遗传因素的健康人的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科学饮食和合理运动,就很可能会患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要因为自己患有糖尿病而担心遗传给孩子,健康的人群人也不要因为自己没有糖尿病而不注意科学饮食和运动。
11. 那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答:(1)形体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且年龄大于40岁者。
(3)长期从事精神紧张的劳动者 。
(4)长期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热量者。
(5)长期饮酒者。
(6)活动减少及脑力劳动者。
12. 哪些人应警惕并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
答:(1)有不明原因的口干、口渴、口苦者。
(2)饮食过多或正常而形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者。
(3)常有饥饿感,并出现心慌、乏力、易疲劳者。
(4)突然性视力减退、视物模糊者。
(5)双手或双下肢有麻木、疼痛或皮肤刺痒者。
(6)反复性皮肤、外阴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足底溃疡、外伤创口经久不愈者。
13.健康人应当如何预防糖尿病?
答:(1)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烟、酒等。
(2)饮食起居要有规律,按时定量吃饭,不要暴饮暴食,早睡早起,不要熬夜。
(3)体力劳动者避免长时间的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要加强运动。
(4)学会自我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的精神。学会解除自己的思想包袱和精神压力。
(5)科学饮食,这是最关键的一点。要改变以前高糖分、高盐、高脂肪的饮食习惯,少吃含糖高的食品,做饭时要尽量的清淡,少吃肥肉和动物内脏。适量的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牛羊肉等。也可以适量的喝茶,但不要喝浓茶,也不要每天大量的喝茶。健康人也可以按照后面章节里介绍的糖尿病食谱来吃饭,这个食谱同样也适合于健康人。
(6)保持理想的体重,健康人的理想体重应该是:男:身高-105。例如,身高175的成年男性的理想体重应该是175-105=70(公斤)。女:身高-110,例如:身高165的成年女性理想体重应该是165-110=55(公斤)。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为肥胖,低于理想体重的为偏瘦,过于肥胖和和偏瘦大于5公斤以上的都是不健康的。
糖尿病患者的后代除了要注意以上几点以外,还要注意定期检查身体就可以了,没必要特别在意是否得了糖尿病,更不要去找能够预防糖尿病的药物,目前还没有能够预防糖尿病的药物。只要做到以上几条,就能避免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14. 糖尿病分哪几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按照以往的标准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但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分型是不确切的,容易使患者错误的理解为注射胰岛素的就是1型糖尿病,不注射胰岛素的就是2型糖尿病,这是非常错误的,更有的患者错误的认为2型糖尿病不能注射胰岛素而拒绝使用胰岛素致使延误治疗。还有的患者依据老的分型标准来进行诊断会造成误诊。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现在不再将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而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1)
1型糖尿病:在我国,1型糖尿病在数量上占少数,但因为多数是以急症发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另外在治疗上也比2型要复杂,因此,患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1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性损伤引起,病人胰岛B细胞遭到破坏数量减少而造成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 “三多一少”症状多较明显, 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多以急症出现,多数患者在高血糖的同时伴有胰岛素抗体和胰岛细胞抗体以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以往在诊断时常常按照年龄来区分1型和2型,致使好多成年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误诊断为2型,在治疗的时候应用口服降糖药物而对患者的胰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诊断时抛弃以前按照年龄来划分1型和2型的做法,必须检测患者的胰岛功能和三个抗体来确诊是否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多数为青年人,需要外源注射胰岛素,必须长期、合理、足量地应用胰岛素,否则会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但也有少数1型糖尿病发病时年龄比较大甚至80-90岁发病的情况也有。1型糖尿病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比2型小,与环境因素关系比2型糖尿病大,与饮食因素的的关系比2型糖尿病要小的多。在发明胰岛素之前,1型糖尿病几乎等同于绝症,在胰岛素合理的应用之后,1型糖尿病也能够做到良好的控制而达到“临床治愈”。
(2)
2型糖尿病: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2型患者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多具有发病隐匿的特点,早期因为没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患者引不起足够重视而未能确诊糖尿病,未能合理治疗,一但出现典型症状时,多数已经发病10年以上,血糖已经增高很多而且并发症已经开始萌芽了。2型糖尿病由于患者人数众多,对我国人民健康的损害最严重, 2型糖尿病容易造成多种多样的并发症,治疗并发症每年需要花费数10亿,所花的费用占患者总治疗费的80%以上,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大多不发生自身免疫性损伤,胰岛细胞数量多不减少,但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患者体内胰岛素相对缺乏而造成高血糖。本型患者多数为肥胖者,肥胖造成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有些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升高,但因为胰岛素作用减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致使血糖升高。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不是绝对缺乏,而是相对缺乏。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口服降糖药可以使血糖恢复正常,但口服降糖药物对患者的胰岛细胞是一种持续性的损害,很多患者长期应用同一种口服降糖药会发生继发性失效的现象,在换用其他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后可以得到改善。2型糖尿病在病程较长时多数伴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并发症,在治疗时必须注意治疗和控制这些并发症,这是非常关键的。
(3)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一些家族遗传性糖尿病。特点是具有明确的基因突变和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在糖尿病患者中所占比例不是很大。
(4)妊娠期糖尿病:分为妇女在妊娠期间确诊的糖尿病和原有的糖尿病患者正处于妊娠期两种。前者,一部分产后病情趋于好转,一部分转化为显性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由于属于怀孕这一特殊时期,糖尿病控制良好与否将影响到母子两代人的健康,更有甚者还会影响到家庭的完整。所以,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哪一种妊娠期糖尿病,在饮食上、用药上都要特殊对待,均需要规范地应用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导致流产或死胎。在合理应用胰岛素的前提下,将各项生理指标都严格控制达标后是能够顺利分娩出一个健康的孩子的。妊娠糖尿病在治疗上比较复杂,对医生有很高的要求,很多小医院的门诊以及非糖尿病专科的医生都不敢接诊这样的病号,我章丘市第二人民医院糖尿病科在指导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面采取跟踪治疗,全程指导患者的饮食和用药,已经有多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在我院顺利分娩出健康的孩子。有几例患者甚至在分娩后病情好转,转为健康人。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到大医院的糖尿病专科就诊,一定要严格控制好各项生理指标。
15. 糖尿病能治愈吗?
答:很多患者存在着错误的观点:(1)有的患者认为糖尿病是无法治愈的,所以治和不治没什么两样。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虽然现在糖尿病还无法根治,但若不合理治疗,则会出现很多并发症,病人一旦出现失明,偏瘫等并发症,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给患者的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而这种情况经过早期、合理地治疗,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2)还有很多患者认为:糖尿病治疗起来花钱又多,效果又差,所以不如不治。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其实糖尿病早期治疗,花钱很少,效果也很好,只是糖尿病发展到后期出现并发症时治疗起来才比较棘手,统计表明,世界上的糖尿病患者80%的费用是花在了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上,治疗糖尿病本身花费并不多。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将注意力放在预防并发症上,尽量的延缓并发症的出现,这样就可以达到节省大部分医疗费的问题。(3)还有很多病人说:“要是到糖尿病后期,出现了并发症,我就不治了,干脆自杀了事”。这种想法更是不可取的。糖尿病不是绝症,通过合理治疗是可以将患者的并发症控制住使它不再进一步发展的,是可以保证患者健康长寿的。(4)还有的患者总是想千方百计的寻找能够将糖尿病彻底治愈的办法,这也是不可取的。人们讲的治愈通常指的是治好以后永不再犯,即根治。目前的医学水平还不能做到这一点。现在除了某些外科病之外,大多数内科病都不能根治。我们想要达到的是临床治愈,所谓临床治愈指的是患者没有症状,各项化验指标都正常,没有任何并发症,只要达到上述几点,就算是将糖尿病控制住了,患者不会因为糖尿病而影响身体健康。经过合理的治疗,糖尿病是完全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的。我章丘市第二人民医院糖尿病科运用“五联疗法”,已经成功的使多例糖尿病患者达到了临床治愈。
16.报纸电视上报道的某些药物能治愈糖尿病的说法可信吗?
答:不可信!糖尿病是世界上公认的疑难病之一,由于病因到现在为止还不确切,所以目前的医学水平还无法将糖尿病治愈。但现在某些小药品公司经常打着高科技的幌子骗取患者的钱财,他们鼓吹自己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这是不可信的,最先进的技术不可能掌握在小公司的手里而大医院却没有,真正的先进医疗技术是不需要做广告的,是会向全人类公开的,而不会成为某一小公司的秘密技术。到现在为止,世界医学在治疗糖尿病方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的治疗办法还是沿用以前的传统治疗办法,应用传统的治疗办法就完全能够使糖尿病达到临床治愈。目前最新的科研成果是胰岛细胞移植和干细胞移植,但要想使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能应用这些最新的治疗办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这些科研成果已经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除此之外其他的所谓的高科技治疗糖尿病的方法都是不可信的,广大糖尿病患者还是要相信正规医院的医生而不要相信某些公司的所谓的“专家”。以免多花了钱不说,还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给患者的病情带来损害。
17.如何辨别真中药假中药,如何辨别真专家和假专家?
答:目前社会上有多种多样的治疗糖尿病的药品,还有很多专家在电台电视台上讲座治疗糖尿病,令人眼花缭乱,其中有些是造福于患者的,但也有一些是为了骗取患者的钱财的,患者应该怎样辨别真假中药、真假专家那?中药的长处在改善症状和治疗某一种并发症上,而不是在降糖上,有些中药虽然具有降糖作用,但是作用比较微弱,单纯依靠中药来降糖是不科学的。某些中药的降糖作用是依靠了里面的西药,那就是假中药了。真假中药很容易鉴别。真正的纯中药降糖作用是很微弱的,如果某种药品它标的虽然是纯中药,但却有降糖作用,那就是里面含了西药了。真正的纯中药不论患者血糖高还是低,服用量都是一样的。如果某种药不需要和西药搭配来应用,服用量还需要根据血糖的高低来调整,而且价格还很贵,那就要警惕是假中药了。现在的某些虚假广告很容易鉴别,假广告都是拼命的宣传自己,都是用高科技,新技术或祖传秘方来迷惑患者,都宣称能治愈糖尿病,这与世界医学界关于糖尿病不能治愈的公认观点是相违背的,象那些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都是不存在的,更有甚者有的广告还宣称自己的药能治疗很多病,几乎所有的病只要服用这一种药就都能治愈了,这就更好鉴别了,如果他的药真那么神奇的话那这个世界上就不需要医院的存在了,生了病只需要吃他这种药就可以了,世界上也就没有这么多患者了,包治百病的药是不存在的。现在的虚假广告又出现了新的动向,很多都拉来某些知名人士如歌星或中央领导的保健医生等,还有的拉来很多患者“现身说法”宣传某种药有多么神奇的疗效等,他们都是“医托”,都是公司给了他们大大小小的好处他们才这样帮助宣传的。也有的患者是被他们蒙蔽了,出来替他们做宣传。真正的专家只会在医院坐诊而不会到大街上坐诊更不会跑到患者家里去看病,真正的专家会综合治疗而不会只用一种药来治疗糖尿病,卖药的“专家”和看病的专家一眼就能分辨的出来。真正的专家的观点和治疗办法基本都差不多,都会承认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治愈,凡是宣称能将糖尿病治愈的都是假专家,真专家能正确认识胰岛素,会让患者应用胰岛素,而宣称自己的药能帮助病人撤胰岛素的肯定是假专家。
18.糖尿病患者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答:患者(1)要捂紧自己的钱包。不论是假中药还是假专家,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患者口袋里的钱,他们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只要患者不掏钱就不会上当受骗。(2)多学习糖尿病的常识。患者知道的糖尿病常识越多上当的可能性就越小,我们章丘市第二人民医院糖尿病科编写这本防治手册的目的一是为了使患者多掌握糖尿病常识以便配合我们的治疗,第二个目的就是让患者少上当,少花冤枉钱,少走弯路,用最少的花费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3)不要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试验真假。那些骗子自己知道自己的药是靠不住的,他们骗的就是这些试一试的患者,全国那么多糖尿病患者,只要每位患者都试验一下他们就能赚好几亿。患者千万不要拿自己的身体跟健康当实验品。(4)相信正规医院相信医学。目前医学能达到什么程度都是公开的透明的,在治疗上的观点也都是基本一致的,特殊治疗办法和特效药是不存在的,患者要相信传统的治疗办法,应用老办法就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19.初诊的糖尿病人应做哪些检查?
答:(1)胰岛功能实验。(2)尿常规。(3) 糖化血红蛋白。(4)查血脂。(5)眼底检查。(6) 心电图。(7)腹部B超。(8) 量血压.(9)尿微量蛋白等。
20.什么是胰岛功能实验,有什么意义?
答:胰岛功能实验指的是给患者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检测患者体内的血糖以及胰岛素变化,以此来判断患者胰岛功能的强弱,确诊是否患有糖尿病,并以此来判断糖尿病的轻重程度。具体做法是让患者在空腹的情况下先抽取空腹血,然后口服75克葡萄糖水或吃100克馒头,然后,于1小时、2小时、3小时各抽取一次血,检测四次血的血糖水平以及胰岛素含量和C肽含量,称为胰岛功能实验。对于贫困地区的患者也可以不测胰岛素、 C肽只查血糖,称为简化的胰岛功能实验,又称为糖耐量实验。这个检查的意义是(1)能较早的发现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在空腹血糖轻度升高之前的2-3年时间里餐后血糖会先升高,在体检时如果只检查空腹血糖可能会误诊为健康,如果查胰岛功能实验则可以较早的检测出糖尿病的前期糖耐量低减的阶段,经过饮食及药物干预,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病,对远期治疗效果也能起到关键的作用。(2)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做胰岛功能实验则可以帮助确诊是1型还是2型,尤其是对于年龄不是很大的患者来说,可以帮助诊断是否成年发病型1型糖尿病,避免误诊造成的损害(3)。对于已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检测胰岛功能则可以判断治疗的效果并指导下一步的用药。因此,胰岛功能实验是很重要的。但现在某些医院却不重视这个检查,对患者的治疗缺乏科学依据。我们章丘市第二人民医院糖尿病科在章丘最先开展了胰岛功能检查,并坚持对所有的患者都检测,保证了治疗的效果。
21.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和微量尿蛋白检查,有什么意义?
答:按照以往的传统检查方法都是检测血糖和尿糖,但一次血糖、尿糖只能反映采血的当时的病情,并不能反映前一段较长时间的病情,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则解决了这个难题。糖化血红蛋白检查能够检测出糖尿病患者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反映近期血糖控制良好与否的最准确的指标。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并发症,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而心脑血管并发症又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就可以估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与发展,减低糖尿病的死亡率,意义重大。
微量尿蛋白检查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糖尿病肾病分为肾肥大期,运动后微量蛋白尿期,持续性微量蛋白尿期,,显性蛋白尿期,肾衰期五期。其中,糖尿病发病5年的患者中的20%-40%会出现肾脏肥大,但血压正常,也没有尿蛋白,若糖尿病控制不良,约有一半患者会于10年左右进展为运动后尿蛋白期,即活动后尿中会出现微量蛋白。到第15年则进入持续性微量尿蛋白期,到此期若经过积极治疗病变仍然可逆转,但若治疗不得当或未发现尿中的微量蛋白再经3-7年则进入显性尿蛋白期,血压可升高,甚至会出现下肢浮肿,若再治疗不得当则会很快进入肾衰期,就要靠血液透稀来维持生命,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经济负担会大大加重,某些患者会很快病情恶化而死亡。因此,糖尿病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尿微量蛋白检查就是能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先兆的检查手段之一,意义重大。
我们章丘市第二人民医院糖尿病科在章丘率先开展了上述两种检查,为糖尿病患者检测自己的病情和提早发现并发症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
22.什么是肾糖阈,尿里的糖是从哪里来的?
答:阈就是闸的意思,人的肾脏里边有一个专门管糖的闸门,当血糖超过这个闸门时,血中的糖就会越过闸门跑到尿里边成为尿糖,尿糖就是这样来的。一般人的肾糖阈为8mmol/l,也就是说,当血糖超过8mmol/l时尿中才会出现尿糖,但有些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肾糖阈会增高,这时他的血糖即便很高但还没有超过肾糖阈时仍然没有尿糖,这就是某些患者血糖高但尿糖却不高的原因。还有的人因为其他疾病的影响肾糖阈很低,他的血糖在正常水平时尿中就会出现尿糖,虽然他的尿中有糖但他不是糖尿病。
23.为什么说初诊的糖尿病人不能仅查血糖、尿糖?
答:很多患者在初诊时仅查血糖和尿糖,这种做法是很不全面的。他们不知道糖尿病患者尿中出现尿糖是因为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造成的,血糖升高是因为胰岛功能减退造成的,要想确诊是否糖尿病必须检测胰岛功能,要想确诊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也必须检测胰岛功能,有必要的话还要检测三个特异型抗体才能确诊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另外糖尿病的轻重程度并不与血糖、尿糖的高低成正比。有的人血糖高,病情并不重;有的人血糖不高,病情反而很重。关键是要看并发症的多少、轻重程度和胰岛功能的强弱,因此,要想检测糖尿病的轻重程度就必须全面检查胰岛功能和并发症的情况。仅查血糖、尿糖是不全面的,会给以后的治疗埋下隐患。
24.血糖高但没有尿糖的患者是糖尿病吗?
答:是!尿中是否有糖分取决于血糖是否超过了“肾糖阈”。健康人的肾糖阈是8mmol/l,也就是说血糖只有超过8mmol/l的时候尿中才会出现尿糖,在糖尿病早期,血糖还不到8mmol/l,所以尿中不会出现尿糖,这时候的糖尿病治疗起来能得到非常好的疗效,如果患者认为自己仅血糖升高而尿中没有尿糖就认为自己不是糖尿病而不去治疗,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另外,糖尿病患者的肾糖阈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肾糖阈很高,他的血糖虽然很高但因为还没有超过肾糖阈所以也不会出现尿糖,但实际上糖尿病已经很重了,如果患者还是觉得没有尿糖认为自己不是糖尿病的话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还有的人由于其他的病造成肾糖阈很低,血糖属于正常范围的时候已经超过肾糖阈而尿中出现尿糖,但他不是糖尿病。由以上就可以看出,诊断糖尿病必须以血糖为准,不能以是否有尿糖为标准,更不能以尿糖的多少来确诊糖尿病的轻重程度。不论尿糖高还是不高,只要是血糖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就可以确诊是糖尿病。
25.血糖超过正常值但没有“三多一少”症状的患者是糖尿病吗?
答:是!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是长期高血糖造成的结果,在糖尿病的最初期,从糖耐量低减到血糖轻度增高平均需要10年时间,从血糖轻度增高到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平均需要2-3年时间,这2-3年时间患者是没有症状的,但已经可以确诊糖尿病了,这时候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时间,不论对远期还是对近期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认为自己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而认为自己不是糖尿病,则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只占少数,确诊糖尿病必须以血糖为准,症状只是辅助标准,只要血糖达到了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就可以确诊糖尿病。
26.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
(1)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为正常,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过高,需要配合糖耐量实验确诊是否糖尿病,空腹血糖>7.0为糖尿病
(2)
糖耐量:糖耐量或胰岛功能实验中,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为正常,7.8—-11.1 mmol/l为糖耐量低减,>11.1 mmol/l为糖尿病.
(3)
症状:有糖尿病典型症状者+空腹血糖>7.0 mmol/l或胰岛功能实验2小时血糖>11.1 mmol/l可以确诊糖尿病;无典型症状者再次检测空腹血糖>7.0 mmol/l或胰岛功能实验2小时血糖>11.1 mmol/l可以确诊糖尿病.
27.第一次来院检查的患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答:(1)初诊的病人需早8点以前到门诊,否则中午以前不能完成所有检查。
(2)患者检查前一天晚饭后到第二天检查前不再进食、喝水和服降糖药物。必须空腹10-14小时。
(3)将晚间的尿排净后,接新鲜尿样送化验室。
(4)检查时,抽空腹血后立即服用化验室所给的实验水或吃2两馒头并喝定量的水,准确记录时间,分别于饭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准时到化验室抽血。
(5)检查过程中不能吃任何东西、喝水和服降糖药物。
(6)在抽血的间隔时间内做B超、心电图、查眼底以及其他检查,到门诊量血压、建病历。
化验结果一般在11:30出来,胰岛功能则可能要等过一段时间才能出来。糖尿病患者在复查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吃了药或注射了胰岛素后不吃饭跑到医院里来检查,这是很危险的,严重的会造成患者昏迷的,切记!
28.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为什么治疗糖尿病不能单纯依赖药物?
答:有很多患者在治疗上过于依赖于某一种药物,这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应该综合治疗。头疼治头,脚疼医脚是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的。治疗糖尿病总的原则是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和规范治疗。应该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和定期监测相结合,五者缺一不可,这就是所说的治疗糖尿病的五架马车或者称为五联疗法。其中,糖尿病教育和饮食治疗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了药物治疗的作用.在以往,由于社会公众缺乏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他们不知道如何预防糖尿病,得了糖尿病又不能及时检查和治疗,致使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此外,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需要坚持长期的治疗,治疗措施的综合性和个体化都需要得到病人的参与和主动配合才能提高治疗效果。199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将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指出,糖尿病教育是防治糖尿病的核心环节。我章丘二院糖尿病科定期举办糖尿病常识讲座和编写这本糖尿病防治手册的目的就是希望糖尿病患者能多了解糖尿病常识,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治疗糖尿病。争取将治疗糖尿病的花费降低到最低,将糖尿病的危害减低到最小。
29.什么是糖尿病教育?
答:糖尿病教育指的是糖尿病患者通过学习糖尿病常识以了解在治疗中应当注意的事项。通过糖尿病教育,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糖尿病,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并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以便正确的配合治疗,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糖尿病教育的目的:(1)使病人充分认识到糖尿病并不可怕,它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使糖尿病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2)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病人应做好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思想准备。(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产生与发展与病情控制的好坏有密切关系(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所以病人应长期控制好病情。(4)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理、过程、危害等,了解糖尿病治疗的方法、注意事项等,了解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种类、作用原理、注意事项和副作用等,指导患者科学饮食。我章丘市第二人民医院糖尿病科编写这本防治手册和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都属于糖尿病教育的范畴。
30.什么是糖尿病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有什么好处
答:糖尿病运动治疗指的是糖尿病人通过运动的方法来达到控制体重、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的目的。经常运动可以促使血糖转化为肌糖元,降低血糖水平,并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研究表明,肥胖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升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科学的运动则可以使患者减轻肥胖,将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另外,运动还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增强患者的抵抗力,还可以缓解精神压力,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31.糖尿病患者应当如何运动?
答: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要注意掌握好运动的时间,运动的方法以及运动量。活动时不能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加重糖尿病,尤其是体质虚弱的患者在运动时更不能过于劳累。糖尿病人主张早饭后锻炼, 早饭前锻炼容易使病人早饭吃的多,还容易出现早饭前低血糖,因此要在饭后锻炼。活动量的大小应以患者自己不感到疲劳为宜。患者应当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应当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人因病情而异。运动强度可以分为:轻度运动包括体操、一般家务劳动、太极拳、气功、快走、下楼梯、洗澡等。中度运动包括慢跑、上楼梯,骑自行车,爬山、打台球、门球等,重度运动包括跑步、游泳、跳绳、打篮球等。运动量应当掌握在运动时自我感觉良好,皮肤有微微出汗,运动时全身感觉很轻松,食欲不增加也不减少为适宜。如果运动时出汗较多,全身感觉很疲乏,食欲明显下降或增加则为运动过度,糖尿病患者运动应以轻度运动为主,时间一般在餐后1-2小时,运动半小时左右为宜,生理指标应控制在心率不超过170-年龄为宜,如:60岁患者运动时心率不要超过170-60=110次/分。天气不好如刮风、下雨、下雾等时,应将运动改在室内进行,但仍应该坚持运动,当过于炎热或寒冷时运动也应做相应的改变。
32..什么是糖尿病心理治疗?
答: 糖尿病心理治疗指的是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地对待糖尿病,对糖尿病的治疗树立信心。糖尿病虽然是大病,但不是绝症, 只要患者配合医生,经过合理地治疗,是完全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希望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情绪平稳。值得注意的是生气着急都可以使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
27.口服降糖药物都有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答:(1)磺脲类:包括第一代的D-860(甲苯磺丁脲),该药特点是价格便宜,效果差,副作用大,目前已经淘汰,只有在某些贫困地区的患者还在服用。如果有患者还在服用此药请注意,尽量的换用第二、三代的药物。
第二代的有优降糖(格列本脲),消渴丸当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优降糖,每10粒消渴丸等于一粒优降糖,该药在口服降糖药当中降糖作用最强,价格最便宜,降糖作用最持久,副作用最大。服用此药的患者请注意,不要长年的服用,此药对胰腺的伤害最大,长年服用副作用比较大,容易产生继发失效现象,服用一段时间后要换其他的磺脲类药物。服用消渴丸的患者请注意,消渴丸里边含有优降糖,如果把它认做是纯中药长年服用的话将会对胰腺造成损害。
美吡达(格列吡嗪,迪沙片)该药降餐后血糖效果较好。达美康(格列齐特),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比较小,还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达美康是进口药,价格较高,现在有国产的格列齐特,价格相对便宜。糖适平(格列喹酮),特点是通过肝脏代谢,对肾脏损害较小,适合于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缺点是价格比较贵,降糖作用也不是很强。
第三代的磺脲类药物有格列美脲,主要通过胰腺外机制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该药还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磺脲类药物都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和分泌胰岛素而达到降糖目的的。因此要在饭前服用。服用时一般早晚两次,或每日三次。每种磺脲类药物都有最大服用剂量,在服用时要听从医生的安排,不可自己随意加量,当服用到最大剂量后再增加服用量降糖效果也不再增加,而只增家副作用。磺脲类药物是口服降糖药当中的主力军,适用于单纯二甲双胍和胰岛素增敏剂控制不佳的轻型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和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以及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应用于中度、重度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注射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加用磺脲类药物联合治疗。但1型糖尿病患者和妊娠糖尿病患者不能应用此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种类繁多,患者在选择的时候容易混淆,为了便于患者记忆,磺脲类药物可以总结为这样的规律:越便宜的磺脲类药降糖作用越强,副作用越大,越贵的药降糖作用越弱,副作用越小。随着价格的升高,降糖作用逐渐降低,副作用逐渐减少。
(2)双胍类:第一代的药物有降糖灵(苯乙双胍),降糖灵降糖作用弱,副作用大,还能诱发乳酸酸中毒,目前已经淘汰,只有在某些贫困地区还在应用,正服用此药的患者尽量换用第二代双胍类药物。第二代的药物是二甲双胍等。双胍类药物是通过抑制葡萄糖的摄入、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来达到降糖作用的。双胍类最主要的副作用是刺激胃肠道,引起食欲减退,因此要在饭后服用。现在新出二甲双胍肠溶片和缓释片,能有效的减轻刺激胃肠道的副作用。轻度糖尿病患者可以单用二甲双胍配合饮食治疗来控制病情,也可以和胰岛素增敏剂以及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口服治疗办法,二甲双胍也可以配合胰岛素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在服用双胍类药物的时侯注意不要饮酒,否则会使患者血液中乳酸升高诱发乳酸酸中毒。一般每次1-2片,每天三次。缓释片可以每天服用1-2次。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包括拜唐苹(阿卡波糖)和米格列醇等,是通过抑制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达到降糖的目的。应当在吃第一口饭时服用。可以和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联合应用于各型糖尿病,也可以和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主要的副作用是肠涨气,减量或继续服用一段时间后会消失。有活动性疝气的患者不能应用此类药物。拜糖苹是德国拜尔公司研制的,价格比较昂贵,目前国内已经能够生产价格便宜点的阿卡波糖了。一般每天服用三次。
(4)胰岛素增敏剂:包括吡格列酮(顿灵、瑞彤、艾汀)和罗格列酮(文迪雅),文迪雅是美国葛兰素公司研制的,价格较昂贵。国产的吡格列酮有顿灵、瑞彤、艾汀等,价格相对较便宜。曲格列酮由于对肝脏的损害目前已经淘汰。胰岛素增敏剂是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和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来达到降糖目的。此外还有降血压和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吡格列酮每天服用一次,每次1-2片。罗格列酮每天服用1-2次,每次1片。也可以和磺脲类、双胍类以及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应用。
(5)胰岛素促泌剂:包括诺和龙(瑞格列奈)和唐迪(那格列奈)等。也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达到降糖目的,它发生低血糖的几率较小,同时还具有保护胰岛B细胞的功能。是一种新型的胰岛素促泌剂。可以和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以及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应用,但不宜和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也不能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妊娠糖尿病患者。此类药物为餐时降糖药,应该在吃第一口饭时服用。此类药物的缺点是价格比较昂贵。目前国内还不能生产此类药物。
28. 服用降糖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1)血糖、尿糖正常以后不得随意停用降糖药。
(2)磺脲类药物要在饭前半小时服用,诺和龙(胰岛素促泌剂)应当在吃第一口饭时服用,其他3类降糖药物都要在饭后服用。
(3)同属于一类的两种药物不得同时服用。但两类药物可以联合应用
(4)每种降糖药都有其最大服用剂量,要听从医生的嘱咐,不得擅自加量,否则容易出现危险。
(5)降糖药都有致低血糖的危险,这与药物的过量服用有关。出现低血糖后要立即吃点东西,然后找医生调整剂量,但不能随意停用药物。以免使糖尿病加重。
(6)糖尿病患者应当戒烟戒酒,烟酒能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加重糖尿病,更能降低口服药的降糖效果,还能增加乳酸酸中毒的机会。酒精对胰腺伤害也很大,没有糖尿病的健康人超量饮酒能诱发糖尿病。
(7)1型糖尿病患者和妊娠糖尿病患者不能服用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促泌剂,其他双胍类和胰岛素增敏剂以及糖苷酶抑制剂可以服用。
29.服用西药会伤肝伤肾吗?
答:有很多患者在服用西药时发现很多药物说明书上都写着“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等字样,就认为这个药伤肝伤肾,就不敢吃这个药了,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上面所写的肝肾功能不全指的不是一般人,而是某些肝癌肝硬化到了晚期,或是肾功能衰竭到了尿毒症期的时候是不能服用这个药,只要没有肝癌肝硬化和尿毒症的患者是可以放心服用的。大多数西药对肝肾的影响跟咱们平时吸的烟、喝的酒、蔬菜上残留的农药以及大气当中的污染气体等影响是差不多的,没必要过多的在意。少数对肝肾影响很大的药医生会告诉患者的。
30..什么是低血糖反应?患者应如何应对低血糖?
答:低血糖反应指的是当血糖过低时,患者出现心慌、出虚汗、饥饿、头晕、眼花、手足颤抖等症状。一般在午饭前和睡前最容易出现,如果患者在服药后或注射胰岛素后没有及时吃饭也容易出现。出现低血糖后应立即吃点东西,如馒头、煎饼、稀饭等均可。年老体弱的病人,以及注射胰岛素的病人也可以吃点糖块。服用白糖、红糖和块糖对缓解低血糖症状起效比较快,冰糖起效比较慢,糖尿病患者在出现低血糖反应时是可以吃糖的,目的是快速缓解低血糖症状,避免低血糖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尤其是老年人和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出现低血糖时一定要尽快处理,否则会有昏迷的危险。有冠心病的病人应注意与心脏病变相鉴别。若是吃点东西之后不能缓解,则可能是心脏病发作,应立即服用消心痛等治疗心脏病的药物,避免活动,让家属打电话咨询,必要时打急救电话。出现低血糖后应当找临床医生咨询,调整服用的药物剂量或种类,但不可自行停药。
31.糖尿病患者治疗一段时间症状消失后能不能停止治疗?
答:不能。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治愈,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症状消失只是因为经过治疗血糖暂时降低了,但是糖尿病并没有治愈,还需要终生服药,如果此时停止治疗则会导致患者的并发症继续发生发展而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32.糖尿病复查要检查哪些项目,为什么要定期监测?
答:糖尿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血糖、尿常规。还要监测血压、血脂以及并发症的情况。治疗糖尿病的药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病情随时变化。当病人感冒、发烧、感染、生气、情绪激动和劳累的时候,糖尿病都可能会加重,药量也要相应地变化。所以糖尿病要定期监测血糖、尿糖等化验指标的情况。若血糖稳定,则1月查1次血糖,血糖不稳定要1周查1次。糖尿病复查的另一个目的是监测并发症的情况,糖尿病的并发症也是从无到有,从轻到重,经常复查就可以做到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或将并发症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长时间不复查或只查血糖尿糖而不检查并发症的情况,则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一旦出现并发症就很难逆转,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糖尿病一定要定期监测。
33.控制高血糖的5大举措是什么?
答: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是被形容为三架马车的“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降糖药物治疗”。199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了糖尿病现代综合治疗5大举措,又称为“五架马车”: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病情监测。最大的变化是将糖尿病教育放在了比饮食和药物更重要的地位。其次是将降糖药物治疗改为了药物治疗,认识到了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不单包括降糖药物治疗,还包括对并发症的药物治疗以及胰岛素的治疗。另外的变化是认识到了患者自我监测的重要性。
34.患者应当如何自我监测?
患者在监测自己的病情时应做到:
(1)
经常用尿糖试纸自测尿糖变化,该检测的好处是经济、方便,缺点是准确度不高,对于血糖低于8mmol/l的患者以及肾糖阈高的患者意义不大。有条件的患者也可以买一台快速血糖仪在家自测血糖,对血糖的变化能做到最准确的掌握。
(2)
每月到医院就诊一次,包括检测血糖(空腹和餐后),尿常规,量体重,量血压,检查时一定要查尿常规,因为尿常规当中不单检测尿糖,而且还检测尿蛋白和尿酮体,还能检查是否有炎症和红细胞。是发现糖尿病肾病和酮症酸中毒最经济的检测方法。
(3)
每3-6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肾功、糖化血红蛋白,每半年查一次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等,每半年查一次微量尿蛋白,每年查一次眼底、心电图等
(4)
有必要时做胰岛功能实验和胰岛素抗体实验以及胰岛细胞抗体实验等。
35. 血糖、尿糖正常之后可以停药吗?
答:不能。血糖、尿糖正常是服用药物的结果,若随意停药血糖肯定会反弹。必须等胰岛功能恢复以后,才能逐渐停药。 胰岛功能恢复的指标需要由医生来确定。
36.糖尿病理想的控制指标是什么?
答:糖尿病理想的控制目标是:患者没有三多一少症状、不口渴、不疲乏、视力清楚、没有手足麻疼症状、没有并发症或原有的并发症不往前发展。化验指标符合下列参数:
| 单位
| 理想
| 尚可
| 较差
| 空腹血糖
| mmol/l
| 4.6-6.1
| <7.8
| >7.8
| 餐后血糖
| mmol/l
| 4.4-7.8
| <10
| >10
| 糖化血红蛋白
| mmol/l
| <6
| <8
| >10
| 总胆固醇
| mmol/l
| <5.2
| 5.2-6.2
| >6.5
| 甘油三脂
| mmol/l
| <1.5
| 1.5-2.2
| >2.2
| 尿微量蛋白
|
|
|
|
| 血压
| mmhg
| <130/80
| <140/90
| >150/100
| 37.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中医有两千多年的治疗经验。中医对消渴病病因的认识逐渐形成一完整的体系,中医将消渴病的病因总结为:(1)禀赋不足,五脏虚弱。这与西医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的观点是一致的。(2)情致失调,郁火伤阴。这与西医上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的病因是一致的。(3)饮食不节,积热伤津。这与西医上肥胖,饮酒过量,饮食结构不合理的发病因素是相一致的。(4)六淫侵袭,化热损阴,这与西医上糖尿病的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观点是相符合的。在治疗上,传统中医学认为:消渴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如以烦渴多饮为主,称为上消,在治疗上以止渴润燥、清热养阴为主。如多食易饥,则为中消,以凉膈散化为主。如以多尿为主则为下消,在治疗上以滋阴补虚为主。这与西医上的糖尿病病程是相符合的。上消就相当与西医上的糖尿病早期。病程较长者则为中消,久病则为下消了。
38.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上有什么优势和缺点?
答::中医在糖尿病的诊断、发病机制的研究等方面都做出过巨大贡献,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中药、饮食、运动、气功、针灸以及单方验方等治疗糖尿病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以其作用缓和,副作用轻微,同时还可以调节机体机能,增强体质等为特点,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一笔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另外,中医中药在调理胰岛功能,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方面有独特的疗效。有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在单用西药的时候症状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如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话则症状改善就会比较快。当出现糖尿病肾病时西药往往没有很特效的治疗办法,中医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消除尿蛋白方面则有独特疗效,但仅限于轻度糖尿病肾病患者,到了尿毒症的程度就只能依靠血液透稀来维持生命,中药西药都没有效果了。手足麻疼和排便异常等并发症西药也不如中医的治疗效果好。因此,中医中药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方面有独特疗效。
中医中药也存在着缺陷,中医由于缺乏化验手段,一直没能发现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也没有发现糖尿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胰岛功能受损。因此,中医中药治疗在降糖方面一直比较薄弱。另外,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方面也没有好的办法。在治疗1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上更是束手无策。
39.患者在对中医的认识上有什么误区?
答:(1)有的患者对中医缺乏信任,认为树根草皮是治不了糖尿病的,这种观点是错误。我们有几千年治疗糖尿病的经验,这是西医所无法比拟的。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独特疗效是西药无法达到的。(2)有很多患者过于依赖中医中药,甚至达到了迷信的程度,甚至只用中药不用西药,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中药有中药的优势,但中药也不是万能的,中药的缺点也是无法避免的。正确的做法是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3)有的患者认为西药伤肝伤肾,中药不没有任何副作用。这种观点也是不正确的,同西药相比,大多数中药的副作用要小,但不是没有副作用,中药也是药,也有各自的副作用,有的中药的副作用甚至比西药的副作用要大。(4)有很多患者四处寻找能治愈糖尿病的“神奇中药”,这是非常不可取的。目前来说,糖尿病是不可治愈的,中医中药也同样无法治愈糖尿病,某些电视报纸上做广告卖的能治愈糖尿病的中药都是骗人的,那些四处寻找“神奇中药”的患者最容易上当受骗。那些自称能治愈糖尿病的所谓的“中药”都掺入了西药。患者在服用时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不可轻信某些广告。尤其是糖尿病肝病、糖尿病肾病患者更应注意,很多掺了西药的“中药”也是不能用的,一旦服用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5)在民间流传着很多治疗糖尿病的偏方、验方。也有很多患者相信“偏方治大病”。确实,偏方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在糖尿病的治疗上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会达到降血糖、降尿糖的目的的。患者若是过于依赖偏方,将会延误病情,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6)很多患者将中药做为降糖药来应用。这是非常错误的。中药的优势在改善症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上面,在降糖方面中药是比较薄弱的,我们应用中药是取其优势,而不是取其劣势。因此,患者在应用中药时要把检验是否有效的标准放在是否改善了症状上,而不是放在血糖是否降低上,血糖的降低是西药的功劳,而不是中药起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正确对待中医中药,既不要不信也不要迷信,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利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糖尿病,充分发挥西药和中药各自的优势,需要用西药时用西药,需要加用中药是要中药和西药联合应用,不要停止西药单独应用中药。我们章丘市第二人民医院糖尿病科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用西药控制高血糖,用中药改善症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糖尿病患者在应用中药时一定要认准正规医院的糖尿病专科,而不要相信电视报纸上的假中药。
40..糖尿病患者可以生育吗?
答:可以。男性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生育健康婴儿,糖尿病不是遗传病,他不会把糖尿病遗传给婴儿,也不会造成婴儿畸形。女性糖尿病患者经过合理治疗也可以生育健康婴儿。但是所有口服降糖药都不能吃,必须应用胰岛素治疗,而且要定期监测病情。若控制好糖尿病可以生育健康婴儿,但若控制不好则会造成流产或婴儿畸形。
41..糖尿病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妊娠?
答:女性糖尿病患者非高龄孕妇(年龄《35岁》没有糖尿病肾病和冠心病,没有眼底视网膜病变,停止服用口服降糖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半年以上,血糖、血压、血脂等各项生理指标均控制良好,符合以上条件的患者可以怀孕。
42..妊娠糖尿病患者在怀孕期间及分娩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间必须停服所有的口服降糖药物,必须应用胰岛素治疗.妊娠中晚期要适当增加饮食量,每日主食约7-8两,蛋白质2两,脂肪量控制在1两以内,同时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以及钙、铁等等。空腹血糖控制在7.2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7.2左右,每2月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每周复查一次尿常规.每2月复查一次心肝肾功能,每2周做一次产科检查.可于34-36周提前住院待产,也可根据需要提前分娩.分娩后新生儿应当住院观察几天,如果情况有什么变化要做相应的处理.妊娠糖尿病患者在生产后要继续复查,有部分患者会趋于好转,成为健康人,有部分患者会转化为1型糖尿病.如果糖尿病没有好转,在哺乳期间也不能服用口服降糖药物,还是要继续胰岛素治疗.
二.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
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因为治疗不合理而出现了并发症,更有很多患者出现并发症了还不知道这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他们在治疗时忽视了综合治疗,因此无法得到好的治疗效果,我们将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逐一列举,希望能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
(一)。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酮症酸中毒:酮体是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正常情况下产生的量很少,能随尿排出体外,当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长期缺乏时,患者体内酮体大量产生超过肾脏的排泄能力时,就会引起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本病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很多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时就表现为酮症酸中毒,某些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时间治疗不得当,尤其是体内胰岛素长期缺乏需要注射胰岛素而患者没有注射的时候也会发生酮症酸中毒。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血糖增高出现严重的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酮体能损害患者的脑神经造成头晕、头疼、烦躁、反映迟钝,严重的会昏迷。酮体能损害患者的消化系统,造成患者恶心、呕吐、厌食。损害患者的心脏,造成心慌甚至心力衰竭。损害肾脏造成尿毒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一定要高度重视,注意监测病情变化。如果出现糖尿病酮症,一定要积极治疗;一旦发生酮症酸中毒,一般需要住院治疗。在治疗上,应以胰岛素治疗和输液治疗为主,并辅助其他治疗方法。糖尿病患者应当定期监测,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一旦发生应进早治疗。尿常规检测是发现酮症酸中毒的最简便的检查方法,因此,患者应该定期检测尿常规。我们章丘市第二人民医院糖尿病科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成功救治多例酮症酸中毒患者脱离危险,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大多治疗及时得当,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很少。
2.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为糖尿病的另一种急性并发症。是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长期不足引起,一般胰岛素的基础水平尚能维持一定的量,不至于造成酮症,但由于血糖较高,造成患者高渗性昏迷。同样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人或糖尿病史不明显者。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与酮症酸中毒相似。也是以胰岛素治疗和输液治疗为主。
3.
糖尿病乳酸酸中毒:也是能导致死亡的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多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乳酸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酸中毒,服用某些药物如服用二甲双胍后大量饮酒等可以诱发乳酸酸中毒。治疗方法同上,一般需要住院,以胰岛素治疗和输液治疗为主。
(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
大血管病变:是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血脂代谢紊乱,造成大血管粥样硬化引起.可形成冠心病、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
糖尿病性心脏病: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血糖利用不良,蛋白质合成减少,血脂代谢异常引起。并与糖尿病造成血压增高有关。严重者可以造成心肌梗死。据报道,在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患病率高达42%-52%。糖尿病性心脏病由于患病率高,病情重,所以应当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在治疗上应当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并积极治疗心脏病。否则无法阻止心脏病变的恶化。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是糖尿病患者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并与糖尿病造成高血压有关,可以造成患者颈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造成患者头晕、头疼。严重者可以造成脑梗塞、脑出血。在治疗上必须控制好糖尿病,以防止出现脑血管急症.
2.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患者血糖、血脂、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可以造成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由于肾动脉硬化引起,并与高血压有关。可表现为下肢浮肿,尿蛋白,肾功能减退。严重者可以造成肾衰、尿毒症。威胁患者的生命。糖尿病患者肾衰的发病率在3%-8%。糖尿病肾病分为肾肥大期,运动后微量蛋白尿期,持续性微量蛋白尿期,,显性蛋白尿期,肾衰期五期。其中,糖尿病发病5年的患者中有20%-40%会出现肾脏肥大,但血压正常,也没有尿蛋白,若糖尿病控制不良,约有一半患者会于10年左右进展为运动后尿蛋白期,即活动后尿中会出现微量蛋白。到第15年则进入持续性微量尿蛋白期,到此期若经过积极治疗病变仍然可逆转,但若治疗不得当或未发现尿中的微量蛋白再经3-7年则进入显性尿蛋白期,血压可升高,甚至会出现下肢浮肿,若再治疗不得当则会很快进入肾衰期(尿毒症期),就要靠血液透稀来维持生命,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经济负担会大大加重,某些患者需要做肾移植,没有条件做肾移植的患者会很快病情恶化而死亡。因此,糖尿病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尿微量蛋白检查就是能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先兆的检查手段之一,意义重大。在治疗上,肾病患者不能应用优降糖、二甲双胍等降糖药,可以应用糖适平,必要时可以应用胰岛素治疗,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要素之一,因此降压治疗也很关键,早期应当积极降压,晚期则降压不宜过快过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少吃粗蛋白,也就是豆腐,豆浆等植物蛋白要少吃,可以适量的吃一些鸡蛋、牛奶、鱼等精蛋白(动物蛋白)。
糖尿病眼病:是造成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分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虹膜病变等等。据统计,不重视血糖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发病15年内大约有75%会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以表现为眼底出血、渗出,眼底微血管瘤,眼底新生血管形成等。患者可以表现为视物模糊,重影等。在早期,眼底病变不影响黄斑区时,患者一般没有自觉症状,视力不受影响,部分患者会感觉视力减退,或眼前有黑影飞动。检查眼底会查见有眼底病变。糖尿病患者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在治疗上应在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行激光治疗。但是若糖尿病控制不好则眼底病变会复发。治疗不及时的话会造成患者不可逆转的失明。糖尿病患者患白内障的几率也比较高,白内障的形成主要与糖代谢紊乱有关,血糖增高时,血糖渗透进入眼晶状体,转化为山犁醇后无法穿出晶状体,晶状体逐渐浑浊形成白内障。白内障早期经过治疗可以逆转,晚期则需要在控制好血糖的前提下行手术摘除后植入人工晶体。
3.神经病变: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达30%-50%,以周围神经病变为主,可以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皮肤刺痒、严重者可以造成神经麻痹、肌肉萎缩甚至瘫痪,在治疗上应在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加用治疗神经病变的药物。中医中药在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方面有独特的疗效.
4.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共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若不能合理治疗则可能使肢端坏死,严重者需要截肢。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糖尿病,以防足部病变恶化。我们章丘市第二人民医院糖尿病科在章丘独家开展了糖尿病足的治疗,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糖尿病足,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能尽可能保护好下肢,尽量不做截肢而使糖尿病足恢复正常。糖尿病患者在足部出现病变时一定要特别重视,一定要到我院来治疗,以避免出现因治疗不当而出现截肢的悲剧。未出现足部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在平时要加强足部护理,防止出现糖尿病足部病变,护理方法是穿宽松的鞋袜,鞋袜透气性要好,要使足保持干燥,每天晚上用温水(注意控制好温度,不要太烫)洗脚,洗完后按摩双脚,增加血液循环。
5.自主神经病变: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出现大便发干、发稀、出虚汗、失眠、阳痿等症状,这都是糖尿病导致自主神经出现病变而引起的,很多患者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在治疗这些病的时候忽视了糖尿病的治疗,因此得不到好的治疗效果。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注意,在治疗这些病的时候必须先控制好糖尿病才行。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方面有西药无法比拟的独特疗效。
6.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导致患者抵抗力低下,因此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若不能控制好糖尿病,即使长时间应用抗生素也无法很好地控制炎症。
7.创口不愈合: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因为害怕伤口不容易愈合而不敢做手术,并且因此而耽误了病情,其实这是不必要的,若患者合理治疗,则完全可以动手术,前提是必须控制好糖尿病。
8.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高血压,并发高血压后容易引发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患者在并发高血压后一定要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压也属于终生性疾病,需要终生服药不可间断。
9.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会引起血脂代谢异常,造成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糖尿病患者要经常检查血脂,血脂增高的话一定要积极降脂治疗。
三. 胰岛素治疗
1.
什么是胰岛素?
答:胰岛素是我们人体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物质,他是人体内唯一一个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他另外还调节着血脂与蛋白质的代谢。胰岛素发生作用的原理可以形象的称为“钥匙”原理。人体在吃进淀粉后,在胃肠道的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吸收入血,血液将葡萄糖运输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处,但葡萄糖要想转化为热量供人体使用,必须要进入“转化工厂”—细胞。胰岛素的作用就是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将细胞的门打开,使葡萄糖进入“转化工厂”,如果将细胞膜上的一个受体比喻为一把“锁”的话,那么胰岛素就是打开这把锁的“钥匙”,这就是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原理。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B细胞大量的减少,致使患者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血液中大量的葡萄糖不能进入“转化工厂”转化,形成高血糖,可以简单的形容为“锁正常,钥匙绝对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一部分人胰岛B细胞数量不减少,但每个B细胞的功能减退,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结果是同样血糖增高,可以简单的形容为“锁正常,钥匙相对缺”。另外有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B细胞数量也不减少,胰岛素并不缺乏,反而比健康人要高,但是他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血液内大量的钥匙发挥不了作用,结果也是大量的血糖进不了工厂而升高,可以简单的形容为“钥匙多,锁少”。这就是糖尿病患者的发病与胰岛素的关系和胰岛素降血糖的原理。
2.胰岛素的发现历程如何?
答:在发现胰岛素以前,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率非常高,1型糖尿病几乎等同于绝症,1922年,四位加拿大医生成功制备了胰岛素,从此挽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四位医生因为对世界医学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和生理学奖。1926年,从猪牛身体内提取出了高纯度的结晶动物胰岛素,1935年又成功提取出了长效胰岛素,1946年,丹麦的诺和诺德公司提取出了中效胰岛素,1965年我国成功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74年,利用基因技术经酵母发酵成功合成了人胰岛素,1992年,美国合成出超短效的人胰岛素类似物,1993年,丹麦的诺和诺德公司又合成了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20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了笔式注射器,大大减轻了患者注射胰岛素的痛苦,使胰岛素能够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目前又出现了最新的胰岛素注射方式:胰岛素泵,相信在近几年就会走进千千万万糖尿病患者家中。所有的这些科研成果都为糖尿病患者带来的福音,大大降低了糖尿病的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目前也能够合成人胰岛素,并已经应用于临床,大大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3.
哪些人需要注射胰岛素?
答: (1)1型糖尿病人。一旦确诊是1型糖尿病,必须用胰岛素治疗,尤其要警惕成年发病型1型糖尿病,必须明确诊断,必须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人口服降糖药继续发失效者。
(3)身体极度消瘦者。
(4)糖尿病发生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者。
(5)糖尿病发生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眼底病变、活动性肺结核等。尤其是糖尿病肾病,必须早期应用胰岛素,轻度的肾病应用胰岛素后能逆转,若治疗不得当则可能会发生肾功能衰竭。
(6)妊娠糖尿病及糖尿病妊娠期间。
(7)糖尿病人处于应急状态时,如:严重外伤、手术、较重的感染、急性心梗脑梗时等。在急性期应应用胰岛素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病情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
(8)糖尿病感染、疖痈及创口长期不愈合者。
4.
注射胰岛素有哪些好处?
答:(1)降低血糖、尿糖。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一个降低血糖的激素,降糖药物是通过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减少糖的吸收或增强胰岛素的效应来达到降糖目的的。而注射胰岛素则是直接降糖。
(2)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应用胰岛素以后,可以使胰岛细胞得到充分地休息,还可以给胰腺增加营养供应,这都可以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
(3)改善心、脑、肾的病变。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肾病是由于大、小血管病变引起的。注射胰岛素可以缓解血管病变,从而改善心脑肾的病变。
(4)改善肝功、肾功。糖尿病肝病,糖尿病肾病患者注射胰岛素以后,可以加快肝功、肾功的恢复。
(5)注射胰岛素可以改善糖尿病眼底病变,避免其他糖尿病眼病的发生。
5.注射胰岛素会成瘾吗?
答:不会。胰岛素是我们人体的胰腺分泌的一种物质,人体内本身就有。它和毒品不一样,注射胰岛素是内源不足外界补充,就跟吃饭是一样的道理。很多患者认为打胰岛素会成瘾,是因为有些患者往往到了糖尿病的后期才用胰岛素,这时候胰岛功能已经极度衰竭,只有长期用胰岛素来维持生命。在别的患者看来,就好象是用上胰岛素就撤不下来了。实际上,如果在糖尿病的早期应用胰岛素,就可以避免胰岛功能衰竭,等胰岛功能恢复之后,还可以再停用。如果患者用上胰岛素以后撤不下来,那就证明患者的病情已经到了非用胰岛素不行的程度,再用别的降糖药也不会起任何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胰岛素会象毒品一样成瘾。
6. 注射胰岛素会打成依赖型的吗?
答:不会。目前糖尿病已经不分依赖型和非依赖型了,而是分为1型和2型。它们的发病机制完全不同。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胰岛细胞被大量破坏,胰岛细胞数量减少,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所以要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细胞数目并不少,而是胰岛功能减退或胰岛素作用不足。所以,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从发病机理上有本质的区别,2型糖尿病患者即便注射胰岛素也不会变成1型糖尿病。但是,2型糖尿病到了后期,胰岛功能衰竭的时候,治疗方法和1型糖尿病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胰岛素并不是1型糖尿病的专利,2型糖尿病患者一样可以应用。即便是用上胰岛素以后,2型仍然是2型,不会成为1型糖尿病。
7.胰岛素都有哪些种类?
答:胰岛素分为动物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是从猪或牛身上提取出来的,其中猪的胰岛素跟人的胰岛素相差1个氨基酸,牛则相差两个,猪的胰岛素效果要好于牛胰岛素,因此动物胰岛素一般都用猪胰岛素。在剂型上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短效胰岛素是澄清的液体,使用前不需要摇晃,中效跟长效胰岛素都是浑浊的,使用前都需要先将药液摇允。动物胰岛素以前都是使用一次性空针来注射,注射剂量不准确,注射时比较疼痛,现在有了万邦笔式注射器,大大提高了准确度,减轻了注射的疼痛。人胰岛素有丹麦产的诺和灵,美国产的优必林和中国产的甘舒霖,人胰岛素是利用生物基因技术,将酵母菌的基因片段截取下来,重新组合形成人胰岛素,这样合成出来的胰岛素跟人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是一模一样的,因此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有很多患者存在误解,以为现在生产的人胰岛素是从死人身上提取的,这是种错误认识,人胰岛素是利用酵母菌发酵来制备的,只是跟人分泌的胰岛素氨基酸序列相同,具有和人胰岛素相同的生物活性,并不是真人体内的胰岛素。人胰岛素在剂型上分为短效、中效,超短效的胰岛素类似物,长效的甘精胰岛素。人胰岛素大多是装在专用的笔型注射器中使用,各公司生产的胰岛素不能通用,必须使用各自的注射器。
8.
怎样确定注射胰岛素的初始剂量?以后应怎样调整?
答:注射胰岛素的初始剂量应由医生来确定。但总的原则是由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到最合适的剂量然后维持一段时间并随着病情的变化而调整;一般是早晨的剂量大于晚上的剂量;短效胰岛素的剂量大于长效胰岛素的剂量。等剂量调整到最合适以后,定期监测血糖、尿糖,根据血糖、尿糖情况随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现在有了预混的胰岛素,不用依次抽取短效和长效,在注射时比较方便。在调整用药量时也比较方便,不需要单独调整短效和长效的比例,只需要调整早上和晚上注射的总的计量就可以。
9.什么是胰岛素强化治疗,有什么好处?
答:胰岛素强化治疗指的是对患者采取每日3-4次注射胰岛素的方案或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的强化治疗,使病人空腹血糖控制在3.9-6.7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05%,餐后血糖小于10mmol/l。1993年,美国研究表明: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的延缓1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1998年,英国研究表明: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大大降低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并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维持一定时间(半年左右)仅依靠饮食治疗不使用药物治疗而使血糖保持正常。日本的研究表明: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的延缓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由以上几个国家的研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胰岛素治疗适合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而且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任何阶段,包括糖尿病初发阶段以及中后期阶段,强化治疗能有效的延缓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10.血糖、尿糖正常以后可以停止注射胰岛素吗?
答:不能。血糖、尿糖正常是因为有胰岛素压着,如果停止注射,血糖肯定会反弹。所以,必须等胰岛功能恢复以后才能逐渐停止注射胰岛素。 胰岛功能恢复的指标需要由医生来确定。
11.注射胰岛素有哪些副作用?
答:应用胰岛素最常见的就是低血糖反应,吃点东西以后就会好转;再就是注射部位感染,只要做到严格消毒就可以避免。其他的还有注射部位过敏、水肿等副作用比较少见。
12. 注射胰岛素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1)注意要清洁卫生。要一人一针一管,专人专用,要做到严格消毒,一次性注射器不能长时间应用,一般是一次性使用,最多可以使用一天就不要再使用了,一面引起感染,要注意皮肤和针头的消毒。诺和灵等笔式注射器的针头可以使用的时间长一些,但不要超过2个月,若针头变弯或者变钝,扎起来疼了,就应该更换。
(2)胰岛素的保存:胰岛素保存的适宜温度是2-8℃。冬天可以放在冷屋子里;夏天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也可以放在保温瓶中,再放上几块冰块。注意胰岛素不能冷冻,否则会失效。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从医院购买胰岛素回家的路途上也要使用冰块冷藏,尤其是夏天,太阳一晒不到2分钟就会失效的,要注意做到避免太阳照射并用冰块冷藏。
(3)注意定时定量打针,定时定量吃饭。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是经过严格计算得出来的,不能随意更改,更不能随意停用。应尽量准时打针,准时吃饭,除了有低血糖反应时吃点东西之外不得随意加餐。
(4)注意防止低血糖反应。当胰岛素注射过多或吃饭过少、过晚时,可能会出现低血糖反应,一般及时吃点东西就能缓解,或找医生调整一下剂量,但不可停用胰岛素。
(5)胰岛素的注射剂量不是死数,要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 当病人感冒、发烧、发炎、生气、情绪激动和劳累的时候,糖尿病有可能会加重,药量也要相应地增减。
13.胰岛素的注射器有什么改进?
答:胰岛素注射器经历了4个阶段
1.
玻璃空针阶段:在早期,使用玻璃注射器来注射胰岛素,患者消毒注射都不方便,消毒不严格容易造成感染,而且准确度不高,患者抽取胰岛素过多时容易造成低血糖,抽取过少时容易造成高血糖。
2.
PVC空针阶段和BD针阶段:使用一次性PVC空针注射胰岛素解决了消毒问题,不用每次注射前消毒,但是抽取仍然不准确,而且注射痛苦大。后来,美国发明了BD针,在我国也有生产,针上的刻度直接标注的就是胰岛素的单位数,减少了抽取的误差,注射时的痛苦也大大减轻了,但由于BD针是一次性的,算下来成本也比较高
3.
笔式注射器阶段: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发明了诺和笔,不用消毒,剂量准确,注射时基本无痛苦,大大提高了患者应用胰岛素的可操作性,现在又有了国产的东宝笔和万邦笔,在准确度和方便性以及痛苦方面和进口注射笔相差无几,而且价格也能为普通老百姓所接受。
4.
多种注射方法并存阶段;目前,又出现了高压无针式注射器,该注射器是在高压的驱动下将胰岛素喷射至皮下,这种注射方法是毫无痛苦的。现在还出现了胰岛素泵,是将针头埋植在皮下,以短效胰岛素做持续性输注,使胰岛素的吸收更准确更稳定,如果再配合一台动态皮下血糖监测仪,即组成了一台“人工胰腺”,治疗效果最好,但是价格都比较昂贵。目前还有吸入式胰岛素以及鼻腔给药和直肠给药等途径,但在技术上还都不是很成熟。
四.糖尿病饮食
1.饭量大对糖尿病有危害吗?
答: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所致吃的很多,还有很多老百姓有吃饭多的习惯,很多人以为这是身体棒的象征,其实不然,糖尿病人吃饭多是由于病造成的。吃的越多,血糖就越高, 血糖越高,就越加重胰腺的负担,糖尿病就会更加重。糖尿病越重,病人就吃的越多,形成恶性循环。正确的做法是应该科学饮食,合理搭配各种营养。
2.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
(1)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应该严格控制饮食,应该吃糠、吃菜、吃豆腐渣。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糖尿病人本来就缺乏营养,再严格控制饮食,病人的营养就更加缺乏,糖尿病怎么能治好。
(2)
有的病人认为糖尿病人不应该忌口,应该什么都吃。这种观点也是不正确的。糖尿病人体内血糖本来就高,再多吃,血糖就更高,这样就会更增加了胰腺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更加重了糖尿病。
(3)
还有的糖尿病人认为自己经常害饿,是因为营养不够,所以应该多吃。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糖尿病人害饿的原因是体内胰岛素缺乏,营养利用不了,其实体内并不缺乏营养。所以,糖尿病人应该合理饮食、科学饮食。
(4)
有的患者认为小米不含糖,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食物的含糖量在后面的食物成分表中有详细的记述,小米的含糖量和大米和面粉相差无几。
(5)
有的患者喜欢吃肉食,认为肉里面含糖很少,可以多吃一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肉虽然含糖很少,但肉和脂肪的代谢也要依靠人体分泌的胰岛素,多吃肉同样也会加重胰腺的负担。还有很多患者饮食习惯不合理,很少吃肉食,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不论是患者还是健康人,都应当适当的吃肉食,应当科学饮食,营养要均衡,不能偏重某一种食品,营养要全面才行
(6)
有的患者认为某些公司卖的“无糖食品”不含糖,可以放心的吃,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象“无糖月饼、饼干”之类的“无糖食品”只是不含葡萄糖,但跟馒头是一样的,是由淀粉构成的,吃进去后会转化成葡萄糖,这样的食品不是不可以吃,正确的做法是将他们跟馒头等主食同等对待,每天进食一顶的量,少吃1两馒头就可以换成吃一两“无糖饼干”。
(7)
有的患者认为冬瓜南瓜属于降糖食品,可以治疗糖尿病,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冬瓜南瓜不是药物,是不能起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的,而且大量食用后还会升高血糖。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隔一周以上可以吃一次。而且量一定要少,一次不要超过3两。
(8)
有的患者认为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水果,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在糖尿病控制良好的前提下,每天可以吃两次水果,时间最好在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3点左右的两餐之间,水果的量要控制在苹果、梨、桃每次吃1/8,桔子每次吃3-5瓣,香蕉每次吃半个,西瓜每次吃半叶,每次只能吃一种水果。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指标见上“糖尿病理想的控制指标是什么?”一问。
3.
糖尿病饮食原则:糖尿病饮食总的原则是少吃面食,多吃菜,鸡鱼肉蛋奶适量,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不易吃的食物:白糖、红塘、糖块、点心、雪糕、蛋糕、饮料、酒、肥肉大油、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辣椒。
(2)可以吃但是应当应当少吃的食品:小米面煎饼、玉米面窝头、白面馒头、面条、挂面、地瓜、土豆、花生、核桃。
(3)应当适量吃的食品:豆腐、豆芽、鸡肉、鱼肉、牛羊肉、瘦猪肉、牛奶、鸡蛋、海产品以及所有的蔬菜。
(4)在糖尿病控制良好的前提下可以适量食用的食品:水果。
4.根据劳动强度,可以将人群分为以下几类:
(1)
每日休息者:退休人员和农村不进行体力劳动的老年人。
(2)
轻度体力劳动者:从事一些不太耗费体力的人如门卫等。
(3)
中度体力劳动者:包括一些从事一般体力劳动者和一般脑力劳动者, 如司机、教师等。
(4)
重度体力劳动者:包括长时间从事脑力劳动者和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者,如农民、木工、软件设计者等。
(5)
极重度体力劳动者:长期从事繁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等。
5.体重大致正常,身体状况较好者可按以下原则分配一天的膳食。
(1)
每天三餐大体比例为1/5、2/5、2/5。早餐以蛋白质为主,适量进食糖分,中餐、晚餐进食量大体相当。
(2)
副食品中蔬菜基本不含糖分,可以不受限制(冬瓜南瓜除外)。瘦肉类、蛋奶类食品含糖很少,可以不予计算在内。
(3)
比较瘦弱的患者应当适当的增加饭量,比较肥胖的患者应当适当的减少饭量,喜欢吃肉食的患者应当减少肉类的食用量,很少吃肉的患者应当适当多吃点肉。每天主食(面食,包括小米和窝头)吃的很多的患者应当严格控制主食食用量,饭量很小的患者应当尽量的按照食谱当中的量去吃。
(4)
糖尿病患者注意不要饮酒,不论是白酒、啤酒还是红酒。
(5)
按劳动强度,每天进食各类食物的分配比例如下表(每天的总量)。各类食物的组成及种类见下页表。然后将每天的总量按早1/5、中2/5、晚2/5的比例分配于三餐之中。
| 面食
| 水果
| 肉
| 鸡蛋
| 牛乳
| 豆类
| 油脂
| 蔬菜类
| 海产品
| 每日休息者
| 3.5两
| 2两
| 1.5两
| 2个
| 半斤
| 1两
| 10g
| 1斤
| 1两
| 轻体力劳动者
| 4.5两
| 2两
| 2两
| 2个
| 半斤
| 2两
| 10g
| 1斤半
| 1两
| 中体力劳动者
| 5两
| 2两
| 2两
| 2个
| 半斤
| 2两
| 20g
| 1斤半
| 1两
| 重体力劳动者
| 5.5两
| 2两
| 2两
| 2个
| 半斤
| 2两
| 20g
| 1斤半
| 1两
| 极重体力劳动者
| 6两
| 2.5两
| 3两
| 2个
| 半斤
| 2两
| 20g
| 2斤
| 1两
| 注:1。面食中,馒头、窝头、煎饼含糖量大体差不多,吃任何一种均可,以上所标注的量为干面粉的重量,不是蒸熟以后的重量。
2.以上各类中,患者可以参考下表中食物营养成分,选用其中的任意一种,自己搭配。
3.糖尿病肝病、糖尿病肾病患者不能进食豆类食品。
五.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
一.谷类、面食、水果类(每100克所含营养成分克数)
| 水分
| 蛋白质
| 脂肪
| 糖分
|
| 水分
| 蛋白质
| 脂肪
| 糖分
| 稻米
| 13.0
| 8.3
| 1.3
| 76.6
| 葡萄
| 87.9
| 0.4
| 0.6
| 8.2
| 蠕米
| 14.6
| 6.7
| 1.4
| 76.3
| 苹果
| 84.6
| 0.4
| 0.5
| 13.0
| 小米
| 11.6
| 9.0
| 3.1
| 73.5
| 鸭梨
| 89.3
| 0.1
| 0.1
| 9.0
| 富强粉
| 13.0
| 9.4
| 1.4
| 75.0
| 桃
| 87.5
| 0.8
| 0.1
| 10.7
| 标准粉
| 12.0
| 9.9
| 1.8
| 74.6
| 杏
| 90.2
| 0.8
| 0.6
| 4.8
| 面条
| 33.0
| 7.4
| 1.4
| 56.4
| 草莓
| 90.7
| 1.0
| 0.6
| 5.7
| 馒头
| 44.0
| 6.1
| 0.2
| 48.8
| 香蕉
| 90.7
| 1.2
| 0.6
| 19.5
| 油条
| 31.2
| 7.8
| 10.4
| 47.7
| 菠萝
| 89.3
| 0.4
| 0.3
| 9.3
| 玉米面
| 13.4
| 8.4
| 4.3
| 70.2
| 西瓜
| 95.0
| 1.0
| 0
| 4.0
|
二.肉蛋、豆奶类(每100克所含营养成分克数)
| 水分
| 蛋白质
| 脂肪
| 糖分
|
| 水分
| 蛋白质
| 脂肪
| 糖分
| 瘦猪肉
| 52.6
| 16.7
| 28.8
| 1.0
| 牛奶
| 87.0
| 3.3
| 4.0
| 5.0
| 牛肉
| 70.0
| 20.3
| 6.2
| 6.7
| 豆腐
| 85.0
| 7.4
| 3.5
| 2.7
| 羊肉
| 67.6
| 17.3
| 13.6
| 0.5
| 黄豆
| 10.2
| 36.3
| 18.4
| 25.3
| 鸡肉
| 73.0
| 24.4
| 2.8
| 0.5
| 绿豆
| 9.5
| 23.3
| 0.5
| 58.8
| 鸭肉
| 74.6
| 16.5
| 7.5
| 0.5
| 豆浆
| 91.8
| 4.4
| 1.8
| 1.5
| 带鱼
| 74.1
| 18.1
| 7.4
| 0.5
| 豆腐脑
| 91.3
| 5.3
| 1.9
| 0.5
| 鲫鱼
| 79.8
| 19.5
| 3.4
| 0
| 豆芽
| 77.0
| 11.5
| 2.0
| 3.0
| 河虾
| 80.5
| 17.5
| 0.6
| 0
|
|
|
|
|
| 鸡蛋
| 71.0
| 14.7
| 11.6
| 1.6
|
|
|
|
|
| 三.蔬菜类(每100克所含营养成分克数)
| 水分
| 蛋白质
| 脂肪
| 糖分
|
| 水分
| 蛋白质
| 脂肪
| 糖分
| 大白菜
| 95.6
| 1.1
| 0.2
| 2.1
| 丝瓜
| 92.9
| 1.5
| 0.1
| 4.5
| 油菜
| 93.5
| 2.6
| 0.4
| 2.0
| 茄子
| 96.5
| 0.3
| 0.1
| 3.1
| 圆白菜
| 94.4
| 1.1
| 0.2
| 3.4
| 青椒
| 96.2
| 0.9
| 0.2
| 3.8
| 菠菜
| 91.8
| 2.4
| 0.5
| 3.1
| 西红柿
| 92.9
| 0.8
| 0.3
| 2.2
| 茴香
| 92.9
| 2.3
| 0.3
| 2.2
| 蘑菇
| 93.3
| 2.9
| 0.2
| 2.4
| 芹菜
| 94.0
| 2.2
| 0.3
| 1.9
| 银耳
| 10.4
| 5.0
| 0.6
| 78.3
| 韭菜
| 91.8
| 3.1
| 0.6
| 2.7
| 木耳
| 10.9
| 10.6
| 0.2
| 65.5
| 韭黄
| 93.7
| 2.2
| 0.3
| 2.7
| 海带
| 12.8
| 8.2
| 0.1
| 56.2
| 蒜苗
| 84.6
| 1.2
| 0.3
| 9.7
| 马铃薯
| 79.9
| 2.3
| 0.1
| 16.6
| 葱
| 88.3
| 1.8
| 0
| 8.0
| 山药
| 82.6
| 1.5
| 0
| 14.4
| 菜花
| 92.6
| 2.4
| 0.4
| 3.0
| 胡萝卜
| 89.3
| 0.6
| 0.3
| 8.3
| 南瓜
| 97.8
| 0.3
| 0
| 1.3
| 白萝卜
| 91.7
| 0.6
| 0
| 5.7
| 冬瓜
| 96.3
| 0.4
| 0
| 2.4
| 藕
| 79.0
| 0.4
| 0
| 20.4
| 黄瓜
| 96.2
| 0.8
| 0.2
| 2.0
|
|
|
|
|
|
<7>
|
|